公車載著我們到碼頭邊,服務人員火速教導大家穿好救生衣,
搭上小艇(他們稱Zodiac),才能登上Expedition號本尊。
我們按照拿到的登船卡上記載的資訊,找到自己的房間,紅色數字是指旅客個人的編號。
室友是兩個瑞士年輕美眉,她們英文很好,沒有怪口音,但是我們兩個英文差很難聊,大家只好相敬如賓(冰)。
登船後馬上在要晚餐前學會一些往後十天用得到的知識技能,
所有旅客都集合在Lounge學習穿正式版救生衣的方法,還去認識救生小艇放的位置。
意思是說,如果我們也撞到鐵達尼號撞的那種冰山,請勿傻等帥傑克來救你,
應趕快從床下拉出救生衣穿好,並衝到救生艇那裡去。
接著,大家按自己適合的尺寸,領取船公司贈送給我們的超保暖防水外套。
這真的很厲害,我在6度以下的這十天日子,身上只穿衛生衣和一件棉T或毛衣,
去甲板或是搭小船出去,罩上這件,包上脖圍(俗稱搶銀行標準配備),身體就不覺得冷了。但手包著手套還是凍僵
還送一個不鏽鋼水瓶,輕巧容易攜帶
為了之後每次搭小艇流程順暢,大家又被叫到一間名為Mud Room的地方,選好自己適合的防水靴,
並按照自己的編號(卡片上紅色數字)將靴子、自備的防水褲固定放好,每當要搭Zodiac出去時,
就能迅速的穿戴好上船去。
晚餐前,大家被集合至Lounge,聽探險隊長為我們做第一次的簡報以及各單位服務團隊的介紹,
探險隊長是整個行程的靈魂人物,其他人我記不得大名,隊長Mario天天都要上台、要廣播,想記不起來也難啊!
Mario來自義大利,雖然他的義大利腔英文,某些發音略不同於我們習慣的美語,
但他講話速度慢,這對我們兩個英文低能兒來說,反而能聽得較清楚,猜對語意的機率也大增。
還好他是隊長,不然若是聽那些美籍探險隊員光速一般的報告,我們倆大概每天都要「獨守空船」吧?
其實探險隊員中,有一位中國籍的趙先生,雖然能用中文向他請教一些事情,
但是我們不見得天天遇得到他,搭小艇時只有一次與他同船,所以多數時間我們還是必須自生自滅
至於這十天的船艙人生都怎麼度過呢?大致上是~
7:00,Mario先生用戲劇性的語調叫大家起床,也是我的英文聽力練習時間。
7:30吃早餐,12:00午餐。下午四點午茶時間,Lounge有小點心可自取。
18:15在Lounge ,Mario會做明日行程簡報,與今日行程回顧。也有相關知識的教學與疑問解答。
7:00晚餐,有幾天晚餐後在Lounge有播放BBC的精采紀錄片Frozen Planet(超級好看)。
原則上,每天上午、下午各安排一次搭小艇的探險活動,活動形式有坐在小艇上巡航(cruise)、
上岸(landing)待一下、也可能是長途健行(long distance walking)。
以上這些都會受當天的氣候、海冰、動物的狀況而機動調整。
所以,嚴格來說,每日公布的行程只是參考用,我們根本不確定明天會去哪、會看到什麼?
真是太刺激了!完全符合Expedition這個船名啊!
Lounge外的公布欄每天都會貼出午、晚餐的菜單,以及明日行程簡介紙本。在簡報會當中沒聽懂的,我們都認命地把簡介拍下來,回房間查字典。
這雖是探險船,不是豪華麗星郵輪,但旅客中我目測銀髮族佔了九成,
亞洲臉孔含我們倆大約五人,不過另外那三人只講英文或廣東話,我們兩個只好繼續當自閉兒。
船上最多只容納140名旅客,有二人房、三人房、四人房,
分布在船的四樓、三樓、二樓(船上術語稱為Deck4、3、2),
另,Deck4~6分別有公共休息室(Lounge)、餐廳、酒吧、健身房,
樓層不少,但是沒電梯!每天上上下下跑樓梯的時候,
就很佩服爺爺奶奶們,他們筋骨可真硬朗啊!
沒出海探險時,除了房間和餐廳必須往返多次(2F<==>5F),以下這兩處也是我常出沒處:
Lounge每日無限量供應熱水;咖啡、茶包、熱牛奶,是每天傍晚探險隊長向大家做簡報的地方,
也是沒探險活動時,很多旅客來聊天交友的地方
由於每天三餐都吃自助式豪華大餐,四點多還吃點心,日子過了一半我就重了4公斤了!!
於是行程後半,我每天找健身房報到,雖不大,但有地方讓我燃燒一點肥油就好。
甲板也是消磨時光的好地方,尤其是動物出現時
為什麼探險船會選擇斯瓦巴群島沿岸作為北極旅遊主要巡航區呢?因為斯瓦巴群島受到挪威法律保護,禁止獵殺動物,曾被大量屠殺瀕危的一些哺乳動物,數量逐漸回升,北極熊約有3000頭,是世界上觀賞北極熊最佳的地點之一,鯨魚、海豹、海象、北極狐、北極鳥類,也很有可能出現在航程中。這正是我理想中的生態旅遊模式呀!
7/15開始,就會有各種未知的探險行程等著我們了......